原因很简单,土地产出的财富是有限的,一亩地每年就一两石粮食,再多就没有了。

    若遇上灾年,连一石都没有,甚至颗粒无收。

    而实行摊丁入亩后,每多拥有一亩地,就需多承担一分田税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拥有土地的数目,存在一个阈值。

    一旦超过阈值,地主非但不赚钱,还得亏钱交赋税。

    种一万亩地亏钱,一千亩地小赚,换做你怎么选?

    当然,你也可以说,老子宁愿亏钱,也要田地。

    那这样韩桢也能接受,因为你把其他百姓的田税都交了,韩桢拿着这笔钱,可以发展工商业,在其他方面,对无田无地的百姓进行补偿。

    摊丁入亩是其一,其二就是限制麾下官员土地数量。

    韩桢规定每名官员最多拥有一百亩田地,再多督察院就介入了。

    其三就是海贸,将他们的目光,一点点从土地挪到丰饶的大海之上。

    海错生意只是第一步,等到远洋贸易商队组建后,组合拳将会接踵而至。

    韩桢费尽心思做这么多,甚至不惜让利给官员,就是为了治下百姓能吃口饱饭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
    既然当了皇帝,总得为百姓们做点甚么。

    河北、京西、两淮等地的郡县主官,卯足劲丈量田地,清点人口,争取赶在夏收之前,把摊丁入亩在当地彻底推行。

    为何要赶在夏收前呢?

    一来是可以让普通百姓在夏收时,少交些田税。

    二来则是夏收在即,田里庄稼眼看着就要成熟了,地主士绅想跑也不舍得跑,沉没成本增加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将作监内。

    余伯庄与一众大匠围在一起,口中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地面上,是一块水泥疙瘩,上面有刀劈斧砍的痕迹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测试后,余伯庄惊奇道:“嘶!这水泥竟如此神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