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电终于被他救出来了!

    因为此时躺在车上的雷电,一动不动,看似没有了气息,其实他并没有死。

    别人也许不知道,但袁野很清楚,雷电其实正处于所谓的“假死”状态。

    他之前所做的一切,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。

    原来就在雷电咬断舌头的时候,袁野突然想到了一个计划,这个计划非常大胆,也非常冒险,但是不这样做,他将很难救出雷电。

    雷电对于敌人来说已经没有价值了,敌人肯定会杀了他,与其让敌人杀了他,还不如放手一搏,自己亲自动手,造成雷电死亡的假象,然后趁敌人抛尸,救出雷电。

    他的灵感来自于他之前曾看过的一个真实的案例。

    2004年,在伊拉克战场,一次战斗中,一名美军士兵中弹后“死亡”,子弹击中了离心脏一厘米的地方,马上没有了心跳和呼吸,战友们认为他已经死亡了,谁知道最后却奇迹般的“复活”了。

    医学专家认为,这在医学上称为"濒死状态"。当子弹擦过心脏附近的纵隔区域(距离心脏约1厘米),会引发三种致命效应。

    一是高速冲击波可引发短暂心室颤动,导致循环骤停,震荡心脏导致短暂停跳。

    二是弹道周围组织缓慢出血及心包腔积血可能压迫右心室,限制舒张期充盈。

    三是破坏迷走神经引发神经性休克。

    这三种效应叠加会产生"假死现象":伤者会出现呼吸骤停、脉搏消失、瞳孔放大等死亡特征,实际是机体启动极端保护机制,将代谢降至正常5%水平。

    其原理类似冬眠动物,通过降低耗氧量为抢救争取时间。

    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,需要同时满足子弹动能、入射角度、偏差距离等多重条件。

    根据专家的解释,袁野认为,也就是说,他射击雷电时,必须非常精准,让子弹擦过心脏附近的纵隔区域,距离心脏约1厘米,才能造成雷电的假死。

    一般人也许做不到,就是做到了,那也是有极大的偶然性。

    但是他不同,他有无与伦比的精准枪法,而且他超凡的听力,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心脏的位置。

    所以袁野相信自己应该能做到。

    当然相信归相信,但是计划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顺利的完成。

    好在他如愿了!

    他假装报复,取得了枪毙雷电的机会,然后借用阎平的手枪,近距离开枪,让子弹有了充足的动能。

    他准确地找到了心脏的位置,保持了射击的精准度,子弹射入了距离心脏约1厘米的纵隔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