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秦云的耳中。

    老王焦急不已:“少爷,这么下去可不行啊!咱们是赚钱不假,可郑乾他赚得比我们还多,你是不知道,他盘的那几家茶馆卖得都是二两银子一壶的茶叶。”

    “来喝茶的人,根本就不是冲着他茶馆去的,而是冲着咱们的故事来的,这不是白让他们蹭了吗!”

    “别着急。”

    秦云完全不当回事,随意一笑。

    “这么想蹭,就让他们蹭去吧,王叔,他的生意好坏取决于我们,这不是好事儿吗?”

    “你没有听过一句话?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现在我就是水,他就是舟,我说了算的事情,你急什么?”

    水?

    舟?

    老王醍醐灌顶,但每天看着锦绣茶楼的客人络绎不绝,还是急在心里,无法像秦云那么淡定。

    不过,老王的话确实给秦云提了个醒。

    别说锦绣茶楼的生意依赖着老王的说书,就是他自个儿的茶楼也是如此啊。

    糖茶容易喝腻,纯靠说书人钓着。

    但这不是长久之计。

    万一碰到个刮风下雨的天气,客人出不了门怎么办?

    往后天气越来越冷,北风呼呼的,总不能还让老王坐在门口吹着北风说吧?

    而且照老王这么一天时间,得有半天在说书的强度,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嗓子就得发炎。

    他嗓子一废,大罗仙茶馆的生意就得废。

    这些问题都得考虑进去。

    经商,最忌讳的就是把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。

    所以秦云想了又想,终于有了主意。

    这天他把老王叫过来叮嘱:“这样,你帮我去把苏州城所有天桥底下说书的人,都叫过来,就说我重金聘请他们说书。”

    “天桥底下的说书人?他们能行吗?”

    “相信我,有我在,没有不行的。”